心灵语录
创业职场
婚姻语录
成功智慧
    
老兩口1.5萬元退休金,卻一分錢都不給子女,老人的話讓人深思
2023/03/02

俗話說,養兒就是為了防老。但是,在現實生活當中,很多年輕人做起了啃老族。特別是當下的90后和00后,新一代年輕人,由于生活壓力大,于是就不斷地向自己的父母伸手。結果父母養完兒子還要養孫子。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個話題:孩子長大成家以后,父母的養老錢還要不要再用來幫襯他們?我們先來看個案例:

前段時間有一位網友王先生私信給我說,他的父母雙雙都是公職退休人員,退休金加在一起有15000元之多。父母退休以后的日子也是過得有滋有味,這退休金不但能夠他們的養老生活所需以外,還能夠有所存余。父母的晚年生活并沒有給自己帶來經濟上的壓力讓王先生感到幸福不已。

但是,有一件事情王先生想不明白,就是由于自己在生意上經常有周轉不開的情況,有時會向父母提出經濟上的支援請求,其父母要麼就是不幫,要麼就是幫也要說清楚歸還時間,這讓王先生很費解。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老人家的錢又花不完,不給自己的孩子花留著干嘛呢?

我身邊也不乏有這樣的父母,他們就道出了不幫孩子自有不幫的道理,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容易給孩子養成啃老的習慣

父母可以養孩子的前半生,養不了孩子的后半生,余生孩子需要獨立地去生活,面對生活上的種種困難。如果還一味地去幫助他們的話,久而久之,就會讓他們形成一種依賴,慢慢地就容易養成伸手的習慣。

再者說,父母已經把孩子扶上馬并送上了一程,日后有能力的孩子也不需要父母的幫襯,沒有能力的孩子父母幫襯他再多也無濟于事。父母不給錢給子女花就是想逼著他們去努力上進,日后自己有養活自己的能力。

父母的家永遠都會給他們敞開著大門,但是,人生的道路卻要他們自己去走完。

二、靠子女永遠都不如靠自己靠譜

父母愛孩子是天性,而孩子愛父母是人性。如果父母傾其所有地去幫助孩子,到最后很有可能會人財兩空。有句話叫做「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自己怕生病,而是怕自己生病以后還身無分文,這個時候人性善惡就會顯現得一覽無余。只有錢才能夠讓父母有尊嚴地活著,也只有錢才能夠讓父母有尊嚴地死去,這就是人性的現實。

其次,父母不怕「子欲養而親不待」,就怕是「子欲養而無為之」。

因為期望總是美好的,但是現實生活卻是殘酷的。如果自己傾其所有去幫助孩子,到最后自己真的有個什麼意外急需要用錢的時候,孩子也未必就能夠及時拿得出來!

不是孩子不盡孝,而是孩子由于生活所迫沒有辦法,到最后所謂的盡孝無非就是兩行淚水,一臉無助。所以與其把命運交給孩子,倒不如把命運交給自己。

三、晚年生活有錢身心才會更健康

如果父母的晚年生活,還要指望孩子來準時準點寄生活費的話,無非就是把自己的晚年幸福生活寄托在孩子的身上,這樣難免會牽腸掛肚,還要小心翼翼,顧及到別人的感受。因為女兒好不代表女婿也好,兒子好不代表媳婦也好。

其次,父母會整日憂心忡忡,擔心孩子們日后掙不到錢。因為孩子們賺不到錢,自己的晚年生活自然也就沒有了保障。而這種保障,反過來又會制約孩子們放開手腳去發展他們的事業。  

俗話說「人是英雄,錢是膽」。晚年生活如果父母自己手里有錢,那他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無須看孩子的臉色,也無須給孩子帶來額外的壓力,這樣自己的身心肯定也會更加的健康和愉悅。

綜合以上這幾點來看,父母的養老金即使再高,不幫助孩子,也是對孩子的一種負責,更是對他們自己的一種負責。

作為晚輩的我們,首先要有感恩之心,不能責怪父母的自私和無情,父母能夠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上,就是對我們莫大的恩惠了,我們還要及時地反哺父母才對。父母養我們前半生,我們要養父母的后半生。

其次,我們要學會自食其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一日享用;授人以漁,終生受用。」父母教會了我們做人做事的道理,已經是我們最大的財富,我們就不能再自私地去苛求父母,要求他們再去為我們付出什麼了。 

你認為父母的養老金高到自己用不完,有沒有義務去幫助孩子?到底要不要去幫助孩子?

原本只剩80元!女子銀行賬戶突然「多了4400萬」 她掙扎後「誠實回報」銀行回應了
2023/12/07
原來我的貓,在給我「告別」,我卻渾然不知!
2023/12/07
解清帥疑回四川找女友,否認家族資產過億,稱只是普通家庭
2023/12/07
抖音助推波!煎餅果子、肉夾饃等陸平民美食 台灣遍地開花
2023/12/07
明明長著同一張臉,一個成頂流,一個卻不溫不火,連于正都發愁
2023/12/07
養貓會暴露「經濟實力」,敢養這6種貓的人,家里都有礦
2023/12/07
家里每個房間掛塊1平米的板,連柜子都省了,美觀又實用!
2023/12/07
去閨蜜的婚房參觀,看完這裝修我真為她高興,比樣板間漂亮多了
2023/12/07
婆婆給裝修的房子很滿意,整體卻讓衛生間給毀了,真的第一次見到
2023/12/07
臥室只能放大床嗎?聰明人都是這樣設計,能睡又能用
2023/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