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懂為什麼很多人都在存錢。
我一直想不明白,為什麼要存錢,錢存到最后拿來干什麼呀?
有句話叫「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人死了,錢還沒花完。」我們辛辛苦苦存錢,到底是為了什麼呢?
生活、工作那麼辛苦,為什麼要拮據地對待自己?
我看到有的人為了攢錢不惜放棄自己愛吃的東西,好幾年不買一件新衣服,日子過得像苦行僧一般。
我在想,為什麼要那麼辛苦呀?自己掙的錢花在自己身上,既享受,又開心,這不好嗎?
可是,當我常常月光;想盡辦法地去還信用卡、花唄;想著寄人籬下、生活處處要看別人臉色時,我唯一想的是:如果我有錢我還會受這些苦?
可惜,我沒有錢,并不是我沒有經濟來源,而是我的錢并沒有多少留下來。
缺過錢之后,我才發現存錢對于我這種平凡人來說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存錢的意義是什麼?
別再問存錢的意義是什麼了,除非你家財萬貫,沒有任何缺錢的煩惱。
如果你有自己想買卻買不起的東西;如果你還沒有屬于自己的房子;如果你做著枯燥的工作卻沒有讓自己停下來的勇氣……
那麼,還是存錢吧!
至少,存錢并不會對你有害。
「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其實,當你真的缺過一次錢之后,你就會知道存錢太有必要了。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前提是,你,有錢嗎?
面對枯燥得自己都產生抵觸的工作,你敢辭職嗎?
有一個博主曾分享過她的故事,她一直保持存錢的習慣,后來她辭職了。
但是,辭職并沒有影響她的生活,因為她的存款足夠支撐她在沒有收入的情況下度過很長一段時間。
在這段時間里,她沒有焦慮,反而在這段時間里她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全新的工作方式。
有段時間很多人都被豆瓣省錢大神王神愛的故事所震驚,畢業九年竟然在南京攢出兩套房,真的做到了同齡人之間很少有人達到的夢想。
許多人都說女孩長大了,是沒有家的,作為一個女孩子,有了房子,你就有了退路,有了在這個世界上的立足之地。
存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就像鍛煉、讀書一樣,在短期內它不會給你明顯的回報,但是總有一天它會給你一個極大的效果。
說是最頂級的自律,我覺得應該是在這個過程中你并不會有太多痛苦,它不會為你帶來身體上的痛苦,相反,它會讓你在這個過程中慢慢體會什麼是斷舍離,漸漸地你會發現生活會變得簡單,與此同時還會有一定的精神上的滿足。
之前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日本的一個女子決定在自己34歲前買下三套房,最終她提前完成了這個目標。
不僅如此,她還開了一家自己的咖啡屋。
和摳出兩套房的王神愛一樣,她的生活也十分節儉,她非常善于記賬,每天幾分幾毛的賬她都會記錄。
攢錢讓她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最終34歲前就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和自律一樣,攢錢也給我們帶來了自由,細小的攢積最終得到質的變化。
(1)控制支出成本
和理財投資里相似,我們攢下來的錢其實是收入減去支出后的。
所以,我們控制自己支出的成本之后,余下的就會更多。
其實當我仔細記賬之后,我發現自己平時浪費了很多錢。
比如,超市打折蛋撻買一送一,我原本不打算買蛋撻,可是因為它買一送一所以我買了;
雙十一大促銷,不小心進入直播間的我看見幾塊、十幾塊的東西也會忍不住下單,可是我沒有想過我是不是必須買。
減少不必要的支出其實是節約的一大捷徑。
(2)定期清理住所
為什麼清理自己的房間會與攢錢有關呢?
答案當然不是你會在打掃的過程中發現丟失的錢,而是你在清理房間的時候會理出有用和無用的東西,這樣一來你缺什麼就一目了然了。
有的人可能不理解攢錢,他們可能和我之前的想法一樣,認為節儉是生活的拮據,是苦日子。
其實,攢錢其實不代表生活的拮據,而是你在剛好滿足自身需求的情況下不去花費沒有必要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