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林廣記》中有這樣一句話:「養兒防老,積谷防饑。」
從古至今,養兒防老的觀念深入人心,靠兒女養老是大部分人首選的養老方式,也成為了很多人重男輕女最理直氣壯的理由。
我詢問了身邊很多人對養老的看法,大部分人依然堅持著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認為老了之后靠兒女是最好的選擇。
「你養我小我養你老嘛!我們累死累活的,是為了什麼?不就是希望兒女有出息了,可以自食其力,我們老了之后也有個依靠嗎?」
「存什麼錢啊?錢再多,也只能住養老院去,請人照顧。那些人有自己的孩子可靠嗎?被人騙了、被人欺負了都不知道是怎麼回事。我寧可把錢都花在兒女身上,讓他們感激我,老了之后好好照顧我。」
「我覺得啊,不是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過時了,而是很多當父母的自己不想好好做父母,不想為兒女付出,老了之后卻想仗著父母的身份管子女要這要那的。父慈子孝,你不疼愛子女,還要求那麼多,天底下哪有這樣的好事?」
胡適說:「我們要收將來的善果,必須努力種現在的新因。一粒一粒的種,必有滿倉滿屋的收。」
的確,父慈子孝,先有撫養再有贍養,不孝的子女跟父母不合格有直接關系。要是你把兒女溺愛壞了,讓他們不懂得感恩,老了之后自然靠不上他們還得為他們發愁。要是你對兒女不好,絲毫未盡到父母的責任,不被兒女待見,是遭了報應,很正常。
人到晚年,握有4張底牌,才不怕晚景凄涼,很多人1條都沒做到。你年輕的時候肆意妄為,不珍惜眼前人,不愛惜自己,就是在為晚年生活挖坑。
失去了老伴之后,杜先生哭得死去活來,大病了一場,周圍人怎麼安慰也安慰不住。
「我跟她結婚40年了,我窮得叮當響的時候,我父母都嫌棄我沒出息,把我們一家3口趕出去,把我唯一可以遮風擋雨的屋子給賣了,帶著錢去另一個兒子家了,她都沒嫌棄我,帶著兒子跟著我背井離鄉,跟我一起去船廠里打工。那些活我一個大男人干了都吃力,她卻要一邊照顧孩子,一邊跟我一起干活賺錢。」
夫妻倆同甘共苦40年,把兒子撫養成人了,有了孫子孫女,好不容易苦盡甘來了,一場疾病奪走了杜先生的老伴,讓杜先生難以接受。
好在,杜先生的兒子很孝敬,為母親料理完了后事之后,與媳婦一起把杜先生接走了,讓杜先生與他們一起生活,希望兒孫的陪伴可以撫慰杜先生心里的創傷。
正如羅振宇所說:「凌晨三點的一杯水,老去時候的相互陪伴,困難時候的相互支撐,這就是婚姻存在的意義。」
人到晚年,你若沒錢,躺在病榻上,最有可能不嫌棄你、愿意照顧你的人可能就是你的配偶了。結發為夫妻,白首不分離,同甘共苦,相伴到老,可能就是婚姻最美好的樣子。
然而,好的婚姻是需要珍惜的,他對你好的前提,建立在你對他好、對得起家庭的基礎上。要是你光顧著自己逍遙快活,對另一半不好,甚至傷害到了他,那麼,他看到你,想到的只有委屈和痛苦,對你不好,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而且,你對另一半不好,導致婚姻危機,也是在破壞子女的家庭。你要是成為了破壞子女家庭的罪魁禍首,子女怪罪你,你老了之后可能也別要依靠子女了。
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說父母病了子女嫌棄父母,不肯照顧父母,而是他們真的耗不起。
先不說給你看病需要多少錢,就說照顧病人所需要出的時間與精力,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到底有多難,你作為過來人,很清楚。
你若是纏綿病榻,24小時都離不開人,子女里就必須有人照顧你,無法工作,他們就會有可能跟配偶發生矛盾,自己也難以承受這麼大的壓力。
再說了,要是一天到晚被疾病折磨,心理精神都受影響,行動受到阻礙,想吃吃不了,想出去玩出去不了,看著錢如流水般花出去,這樣的晚年生活也不是你想要的吧!
有些疾病是天降災禍,無法避免,有些疾病是你自己不愛惜身體,肆意妄為,不注意保養,給自己挖下的大坑。
伸手要錢的滋味,真的不好受,哪怕對方是你的兒女,你都感到很不舒服。
錢,牽一發而動全身,是最容易發生紛爭的存在。要是你剛年過半百就需要靠子女養,讓你子女承受著養父母和養孩子雙重壓力,子女是很難承擔起的。
我爸媽今年五十多歲了,我媽每個月可以拿2000多養老金,只有我這麼一個女兒,卻依然在工廠里打工,我媽曾告訴我:「雖然你可以賺錢了,無需我們負擔了,但是我們也許要多存點兒錢,這樣,以后我們病了,自己可以承擔一部分,你就不需要那麼累了,你丈夫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
你若還年輕,盡可能別閑著,趁著還能干的時候多賺一點兒,既是為了給兒女減輕負擔,也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后路。
很多人之所以會覺得養兒防老的思想觀念過時了,是因為他們無法跟兒女的另一半處理好關系,比如婆媳關系等。
事實上,你會跟兒媳婦處理不好關系,可能是因為你管得太多了。兒媳婦嫁了過來,就是家里的女主人,有權利對自己小家的事情做主,你若是不肯及時放手,繼續對兒孫發號施令,就可能會跟她們相沖突,發生矛盾,讓兒子左右為難。
《永遠成長的蘋果樹》一書中寫道:「無論父母放不放手,已成年的子女,終有一天要成立一個新家庭,有自己的孩子,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夢想,有自己廣闊的天地,有自己未來的世界。」
兒孫自有兒孫福,很多時候,不管兒孫,讓他們自己解決自己的人生,享福的是你。
END.
今日話題:你認為養老最需要的底牌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