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康永說:真正的情商高不是不發脾氣,而是合理的發脾氣,會發脾氣,讓自己的情緒順暢的表達,讓你和世界都開心。
職場中,某個瞬間,你是不是真的想朝人發火
比如:當你被別人批評你辛苦努力的成果時
當遇到總是推脫責任的同事時
當面對工作敷衍了事的下屬時
當碰到難溝通的某部門時
很多人肯定會說「忍一忍就過去了」
他們奉行的準則是:「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但是忍一忍真的可以過去嗎?是不是下次他們還得寸進尺
那該怎麼辦呢?
怎麼「發脾氣」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又不傷害彼此關系呢?
來源網絡
今天偷偷告訴大家五步走戰略
1.接受但不要忍受 忍受別人的行為,壓制自己的情緒,本身就是對自己的傷害
都說要愛自己,什麼是愛自己,不做任何傷害自己的事
所以想發脾氣的時候怎麼辦?別忍著,要發出來
告訴自己:我現在就是特別生氣,我就要告訴你我當前的想法
但是我們不能隨意指責別人說「你這個人XX」,要就事論事
2.表達觀察而不是評論
①區分觀察與評論
觀察是客觀事實,評論是帶有主觀色彩的內容
觀察:這一周我總是看到一個人,他白天都在院子里睡覺
評論:我發現了一個懶漢,天天都在院子里睡覺
②舉例
情景:當你被別人批評你辛苦努力的成果時
你可以說:「因為我當時的想法是XX,所以呈現出來的效果是這個樣子的」
但不要說:「你這個人是不是根本就看不到別人的好」
來源網絡
3.表達感受而不是想法 ①區分感受與想法
感受:我現在的心情,因為我XX。想法:我現在的心情,因為你XX。
感受:我現在很生氣,因為我覺得自己沒有被尊重
想法:我現在很生氣,因為你說我很差勁
②舉例
情景:當你被別人批評你辛苦努力的成果時
你可以說:「現在我感到很難過,因為我自己的辛苦成果沒有被承認」
但不要說:「我現在很不開心,因為你根本就不懂我的想法」
4.表達需要而不是指責 ①區分需要與指責
需要是你想要什麼,指責是評判他人的言行對自己的影響
需要:我現在想歇一會
指責:你不知道我一天很累嗎?
②舉例
情景:當你被別人批評你辛苦努力的成果時
你可以說:「我現在需要冷靜一會,思考過后再回復您」
但不要說:「你知道什麼?你不知道我加班加到半夜嗎?我的付出你都看不到?」
來源網絡
5.表達請求而不是要求 ①區分請求與要求
請求:給對方拒絕的權利,要求:對方拒絕你會很生氣
請求:「XX,今晚可以跟我一起散個步嗎?如果你不方便可以拒絕的」
要求:「XX,今晚陪我散個步吧,你不去就是沒把我當朋友」
②舉例
情景:當你被別人批評你辛苦努力的成果時
你可以說:「我希望您以后對我的勞動成果表達意見時,可以先鼓勵我,然后再批評我,批評的時候能夠指明原因」
但不要說:「希望您以后別再隨意批評我了,要不然我就辭職」
職場上
想發脾氣別忍著
好好想想該怎麼發
不發脾氣誰會知道我們的底線呢?
我是陳夏來,謝謝你的關注,我會提供更多職場干貨,讓你輕松處理上下關系,同事關系,通達事理,懂人情世故,會讓你更加事半功倍。
文|END